新闻 新闻

回到完整页面
«返回

内容

科普|谁还不是“虽普但信”呢

 

前阵子,脱口秀演员杨笠在脱口秀大会中表达了"男人为什么看起来那么普通,但是却可以那么自信"的言论,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热议。有人认为她幽默风趣、瞎说大实话,有人指出她消费男性,还有人举报了她……以至于近日杨笠本人表态:"这一行现在有点难做的意思了哈。"

 

 

虽然"虽普但信"是杨笠针对男性提出来的,但其实这种心理并不特殊,也并不是男性独有的,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现象。人类普遍持有一种基本动机,就是把自己看得积极,持有一种积极的自我错觉(positive illusion)。既然是错觉,那说明多多少少是不客观的。

 

这种心理已经得到了大量科学研究的证实。其中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心理效应,称为优于平均效应(Better than Average)。

 

是不是很有可能会选择4甚至更高呢!心理学研究发现确实如此。如果让人们将自己与身边同龄人(如同学)做比较,人们对自己评价总是优于平均水平。假设每个人都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那么有人优于平均,也必定有人低于平均。这种心理效应说明人们常常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而是表现出了积极错觉。这种效应在不同方面也有不同的表现:一般来说,人们评价自身整体方面(比如我整体上怎么样)比具体方面(比如我学习怎么样)更容易产生"优于平均效应",评价对自己重要的方面比不重要的方面更容易产生"优于平均效应",评价人格方面比能力方面更容易产生"优于平均效应"。所以"虽普但信"这种心理现象是非常好理解的。并且这种相对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认知对人们其实有不少益处,比如这类人往往具有更高的幸福感和积极情绪,更不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也能够更加积极地应对压力。

 

虽然 "虽普但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但是不得不承认,杨笠针对男性提出的这个观点引发了非常多听众的共鸣,尤其是女性听众。大家纷纷表示在生活中也遇到过这样的男子(笔者也遇到过!),有些经历甚至看上去比段子还段子(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不禁令人深思:这种心理是不是在男性当中格外突出呢?答案确实如此。这也是大量科学研究一致表明的:男性比女性自恋!对自己持有相对积极的评价是普遍存在的,但是自恋可不是!自恋(narcissism)这一词起源于古希腊的神话,相传少年Narkissos有一天在水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由于太过爱慕水中的容颜,难以自拔,最终赴水导致溺水死亡。自恋表现为一种过度积极、虚夸、不切实际的自我认知偏差,是暗黑三人格之一。自恋的人有两个典型的特征:第一是具有不切实际、虚夸的自我(比如川普的名言"没有谁比我更懂XXX");第二点是对威胁自我的事件或信息抱有强烈的防御性(defensiveness)(比如川普在选举失败后指责竞争团队作假)。杨笠脱口秀持续发酵的一个导火索就是杨笠被举报。举报事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从言论自由到性别歧视、再到女权主义,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热搜和讨论。我们无法知道举报杨笠的人(们)是谁,但也许可以猜测一下,举报者很有可能是一个自恋的男性(个人猜测,纯属瞎猜,如没猜对,当我没猜)。杨笠的言论侵犯到了他(们)的自我,使他们产生了极大的自我防御,在行为表现上就是举报。这是一种在生活中常见的自我防御,比如当我们收到批评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不是反省自己,而是抨击批评我们的人。而自恋的人自我表面上强大,本质上脆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防御性。

自恋的人往往给人的第一印象很好。因为他们表达和展现出来的自己总是优秀的,而人们往往愿意相信他们真的那般优秀,因此在初次交往中人们容易被自恋者吸引,乐意和自恋者建立关系,这点在恋爱中也是如此——自恋的人往往在关系开始时具有更高的吸引力。但是随着交往,人们会逐渐意识到自恋者的自我其实是不切实际的虚夸,并且在关系中更可能表现出脆弱和防御性。很多研究表明,从长远来看,自恋不利于关系的维持,甚至容易引发冲突。所以最好尽快地识别出对方是否是自恋者并且远离自恋者,万一被"举报"了呢!

 

 

人们总是对自己持有过高的评价,但是对他人的评价却比较客观。比如人们能准确地估计他人的善举,但却会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善举;能客观地评价他人的外貌,但却对自己的外貌有迷之自信。我们在听到杨笠评论他人"虽普但信"会赞同不已,但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也会这样,这不正是这种心理的另一种体现吗。简而言之,"虽普但信"这种心理是普遍存在,我们都是普通人,需要树立自尊自信,但也要保持理性平和。

 

作者:杨紫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