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新闻

回到完整页面
«返回

内容

科普|抗疫“特效心灵药”? ——意义建构帮助人们应对新冠疫情

面对2020年的新冠疫情,我们听到了太多的声音。有数字攀升的心跳声,有医院慌乱的脚步声,有生命消逝的哀鸣声,有城市街道的寂静声……虽然我们听到的大多是那些令人悲痛、害怕、甚至愤怒的声音,但人们也传达出一些积极温暖的声音,比如:"感恩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让我更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感谢伟大的逆行者","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无疑都是巨大的灾难,给人们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但即使面对这样的灾难,人们依然能从中发现、汲取积极的一面,而后适应、成长。这体现了人们的一种心理——意义建构(meaning making)。

 

意义建构是指人们从自己的经历中发现和寻求意义。意义建构对于负性经历尤其重要。以往研究发现当经历负性、压力性的事件后,人们更倾向于对这类经历进行重新阐释、理解从而发现积极的意义,而这种意义建构又有利于人们应对负性事件,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近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人格与社会心理研究中心通过一项大样本追踪研究发现意义建构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地应对新冠疫情。

 

2020年2月是国内新冠疫情的全面爆发期。面对疫情的全面爆发,人们是否更加倾向于采取意义建构应对疫情呢?意义建构又能否有效地帮助人们应对疫情呢?研究者通过一项大样本追踪研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回答。该研究于2019年10月(疫情爆发前)、2020年2月(疫情爆发期)和2020年5月(疫情平息后)三个时间点对浙江海洋大学2364名大学生进行了追踪调查。在三波调查中,研究者测量了被试的意义建构倾向(meaning-making in negative experiences, MINE)——从消极经历中发现、寻求意义的倾向,以及心理健康状况,包括抑郁、焦虑和压力水平。此外,在第三波调查中,研究者还测量了被试在此次新冠疫情中感知到的收获(如对生活更加感激、更多地和家人在一起等)和损失(如社交减少、健康状况下降等)。

 

研究结果发现被试的MINE在疫情爆发期间比爆发前显著提升,并且在疫情平息后又有所下降。也就是说,疫情的爆发使被试的意义建构倾向增强,被试在疫情严峻时期更倾向于对负性经历进行意义建构。研究进一步发现,无论是疫情爆发前的MINE(初始MINE),还是疫情爆发期间MINE的提升,都可以有效的预测被试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那些初始MINE水平越高的被试,他们在疫情爆发期和疫情平息后都具有更低的抑郁、焦虑和压力水平;同样地,对于那些MINE在疫情爆发期提升越多的被试,他们在疫情爆发期和疫情平息后也具有更低的抑郁、焦虑和压力水平。并且,MINE对疫情平息后心理健康的长期益处可以通过被试从疫情中感知到的收获和损失所中介。简而言之,人们在新冠疫情严峻时期会更多地进行意义建构,而意义建构使人们更加积极地看待此次疫情,进而减少心理健康问题,更好地应对和适应。

 

虽然2020年国内疫情形势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在2021年初始,国内多个省份疫情又陆续出现反弹,在国外的形式也依然严峻。当下,面对尚未平息的新冠疫情,"抗疫常态化"成为了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该研究为目前依然持续的新冠疫情提供了一个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中国古老的智慧"祸之福所依"早已告诉我们,消极的经历也会伴随着积极的一面,从负性事件中去发现、寻求意义,可以成为我们的"解药",帮助我们更好的渡过难关。

 

作者:杨紫嫣

 

参考文献

Yang, Z., Ji, L., Yang, Y., Wang, Y., Zhu, L., & Cai, H. (2021). Meaning-making Helps Cope with COVID-19: A Longitudinal Stud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press.